【自由潛水】2022 花春盃・現在的你是過去的你的一切總和

2022 MiniPRC花春盃 / DYN

2021年四月的花春盃是我踏入泳池的第一場比賽,心中是對於自由潛水世界的懵懂好奇,也在那一場競賽中領略了運動競技的精髓和迷人之處。初生之犢不畏虎,意外性地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就此開啟了訓練和自我磨練的大門。

轉眼間過了一年又到了2022年的花春盃,像是地球自轉了一圈,精算著自己的年歲和過去的時間。這一年好迷幻,因為疫情消失了一個夏季,解封後急匆匆地去上了AIDA4和教練班課程。最重要的是依然不間斷地訓練著,有時候很沮喪自己的停滯不前,有時候很厭倦耐受時的疼痛與爭鬥,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在努力著。但好像就是,從來沒有想過要停下。

經歷這一年,我最大的領悟是:「重點不是有沒有做到,重點是我去做了。」就算身體很疲憊,早上很不想要起床,做長距離很抗拒,但我們還是頂著寒冷又糟糕的天氣,在尚未天明之時踏進泳池或者重訓室。確實有好幾次真的冷到幾乎無法調息,但還是勇敢地將臉沒入水中,在其實短暫卻似乎永恆的時間裡靜數心跳,感受它「咚咚——咚咚——」地,回應著我的意識和呼喚。有些人認為泳池很難像在大海一樣放鬆,我並不這麼覺得。水總能輕易地啟動我的哺乳類潛水反射,當我閉上眼睛後的世界全是大海的面貌——即便沒能複製Freefall的墜落,但在極為規律和平緩的前進中,我在每次短暫飄行裡能窺見整個宇宙。

這也是我這次競賽時的感受。

Day 1. STA

2022/2 Taipei Mini Cup / Photo by Vanessa

賽前和昱蓉練過幾次STA,也在這個過程裡回憶起自己訓練閉氣時的種種。我們這次一起嘗試不報時,也培養了很多Coaching的默契。因此我無比期待這次的靜態閉氣。

第一天的靜態閉氣水溫大約也是24–25度,和去年11月底PRC的水溫有的比。穿上3mm Opencell的防寒衣,在調息五分鐘時進入水中,水從防寒衣的縫隙中慢慢地滲透進來,冷得我立刻選擇站著調息避免腰部繼續進水。雖然被Joseph告誡好幾次——「不要害怕冷。這個念頭會讓你對閉氣產生負面感受。」練習了好幾次,學著不要去說「我好怕冷」,而是「我準備好了」。冷就冷,接受它就對了。

比賽正式開始。吸飽氣趴下去,進入短暫而祥和的自我靜默。嘗試不報時,世界只剩下自己。靠近泳池的排水道,耳裡聽得見水的流動。那很像在海裡平潛時水經過自己耳隙時的聲音;也很像當你貼近海底,水草、砂石、枯木等等沈積物摩擦海床的聲音。那些聲音誘導著我進入海中,被海水吞噬色彩的世界只剩下藍和綠,但我依然睜大著眼睛貪婪地紀錄所見的世界。細細閱覽著我的記憶,浮現眼前的不是多麽驚人的魚群風暴或者巍峨的地形,卻只是那樣平淡無奇的沙地、小型礁石和穿梭其中的小魚。就這麼簡單的畫面,我卻停留在那裡久到忘記時間。

抽動來了,啊,差點忘記有這個東西。想像被切斷,畫面消失了。我還沒辦法真的享受抽動。以前曾試著安靜下來為它計數,例如數50下我就起來,但倒數似乎會讓我期待它變得更密集而更快結束這個折磨。這一次不數,但依然進入負面情緒:「為什麼我要比賽呢、為什麼要在這裡閉氣呢、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呢、為什麼不乾脆放棄就好?」出現這個負面情緒時,立刻掐斷這個訊號。完完全全地放空,告訴自己,它來了,就讓它來吧,什麼都別管,就靜靜地感受它就好。

抽到累了腳踩地,手交疊於岸邊準備迎接我隨時可能的出水。比了OK Sign,Coach宇修報時4:00。挺好的,以前的我可能3:30就進入這個狀態。這次我沒有讓冷去影響到自己的心情,不過抽動依然很快就進入大幅度階段,看來低溫影響比想像中來得大。報時來到5:00,差不多超過了自己上次Mini Cup的成績,試著再推一些來到5:10,好了,準備出水。

然後我就忘了,下一次記憶是一個回神拔掉鼻夾和蛙鏡,完成水面流程。在一片靜默(顯然不是好的那種)中,30秒過去,依然從裁判手上獲得了白牌。回頭再來看影片,發現確實是蠻危險的。因為LMC,那一段時光毫無記憶,跟著Coach的指令憑本能把每個步驟做完,最後清醒只剩下自己喊出「I’m OK」,瞪大眼睛證明著自己的清醒(但其實根本還沒完全回神)。

如此驚險的白牌,獲得5:17的成績,也僥倖得到女子閉氣金牌。

2022/5 MiniPRC 花春盃 / STA

做得好的地方:

  • 終於學會忘記寒冷,不再讓這個念頭進入腦袋或產生任何負面情緒
  • 不報時讓自己非常放鬆,順利進入到冥想狀態
  • 當負面念頭產生的時候學習接受與放空
  • Coach宇修準確判斷出水準備和出水時機,把我的意識順利撈回人間

待改進的地方:

  • 5:10後的回應明顯延遲,當時需要自己更覺察狀態判斷出水時機
  • 恢復呼吸做得不夠確實、不夠大口,導致LMC

下午原本還有Nofin的比賽,但因為實在太冷頭痛而回房間休息,就這樣錯過簽到時間而No Show。但也沒關係,好好儲備體力為隔天的DYN單蹼做準備。

Day 2. DYN

去年155m LMC後我曾經認為自己的單蹼表現不好,我似乎什麼都不會。而剛好Powerfins蹼面破裂,大概有四五個月的時間都沒有踢單蹼。

一直到深度賽後,在華揚的課上精雕細琢自己的發力方式;後來也和昱蓉的幾次練習中交流踢蹼的方式與經驗,慢慢地更確立自己的方式與風格。一定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不過先找到一個自己還算習慣且有效率的方式,並在這次比賽中保持這個模式。

競賽當天依然早早到了會場,悠悠哉哉地換好衣服,8:07 Official Top(正式賽),我到8:00整都還躺在瑜伽墊上睡覺,甚至做了夢。直到突然醒過來,也差不多可以到水道區準備了。

水溫依然24–25度左右,2mm的防寒衣未必能夠支撐,於是在三分鐘的時候才進入水道。穿好蛙鞋、戴好裝備時差不多只剩下2:30,時間並不充裕但也無妨,幸好剛才睡夢似的狀態仍在,即便涼涼冷冷,還是想像著自己正在融化,成為水的一份子。

Official Top。全呼吸緊接著Packing 20口,但今天Pack第一口就噴了一口氣(?),與往常不同引發一絲焦慮,但很快放下,盡可能地吞進更多空氣,在OT後第八秒出發。

1–50m 35秒(1.42m/s),這時感受似乎還在夢裡,水真的好涼,這又讓我想起了深度賽時的海,我也像現在這樣,不斷下墜似地進入一片深藍。平潛過程中大部分都閉著眼,偶爾睜開眼睛時發現離地面很近,再重新調整位置。前進、前進,再睜眼突然看見T字線,貼牆轉身。

51–100m 36秒(1.38m/s),老樣子,到了70m的時候抽了第一下。稍微放輕鬆些,雖然抽動的時機點跟平常差不多,但就是知道這趟的感覺不如之前練習時好。試著放下這個念頭,閉眼放空著讓身體繼續規律地前進。

101-150m 36秒(1.38m/s),轉身後抽動感變得更明顯了,於是將眼睛完全睜開,凝視著T字線穩定地前進。確實挺不舒服,但不斷鼓勵自己不要擔心。不做任何計算,讓身體感受著水流,感受著磁磚經過眼前的速度,到了150m牆壁,轉身。

151–185m 27秒(1.3m/s),終於到了最辛苦的部分。我決定完全遺忘時間和距離,瞇著眼睛仿佛半夢半醒,唯一的意識放在自己的身體,仔細注意是不是有哪裡開始慢慢失去知覺了呢?聲音還在嗎?頭感覺有些發脹,視線似乎變得模糊一些。175m似乎掠過視野但並不影響自己,仍專心地和身體同步、前進。一下、兩下,一陣強烈的感受讓我知道就是現在。上浮,抓緊水道繩,呼吸。

出水後意識清醒,但我同時也感受得到自己的晃動,而且我無法很好地控制。岸上Jojo大聲地喊著「呼吸、呼吸」,指令清晰地傳遞到耳朵裡,我的身體也立即地跟隨指示大口呼吸。移除蛙鏡和鼻夾喊出I’m OK完成水面流程,繼續跟著Jojo恢復呼吸,隨著腦袋慢慢清醒,意識終於落地。但我也明白,這也是相當驚險的一潛。

過了30秒,感謝裁判給我白牌,而我也突破了女子DYN原本的國家紀錄(174m),將紀錄推升到185m(Dive Time 2:14,1.38m/s)。

做得好的地方:

  • 非常放鬆,鬆到真的能夠體會麻糬說的,這一切真的很像一場夢,是很舒服的那種
  • 即便察覺到焦慮與懷疑,仍然保持信心,相信自己的身體表現
  • 和之前的長距離相比,良好休息讓身體沒有什麼乳酸堆積

待改進的地方:

  • 居然在Packing的時候噴掉一口氣,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
  • 一樣恢復呼吸要養成大力大口的習慣
  • 速度偏快,似乎可以再慢一點,拉長Dive Time,也比較不會進入這麼極端的低氧

賽後

時隔了一年再次回到花春盃,似乎已經成為一個老屁股了。相比去年的慌張和新鮮,今年沉著穩定多了。

訓練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項你熱愛的事物會在各種層面上改變你的生活。不再朝九晚五而是自由的兼職身份,早晨訓練,下午或夜晚工作。遵照訓練的計畫,同時也紀錄著每天的結果與心情。從未想過生活能如此,但也喜歡這樣的節奏——而且越來越喜歡。

我依然覺得自己在各種層面上都還是個初學者。時間真的不長,也才一年左右罷了。看著周遭所有的人都變得越來越強大,或者,一起在同樣的道路上保持熱情並持續前進,自己也充滿了動力。而越是深入研究自由潛水,就越是覺得有好多可以嘗試的事物,這也是讓我覺得很興奮和很有趣的。

很開心這次突破了國家紀錄,這曾經是我無比渴望的事物。去年PRC嘗試突破麻糬的151m,因此在150m轉身來到155m,出水後LMC沒有做好SP而失敗。那時無比沮喪和擔憂,只想把目標放在穩定150m。不過年初時看到紀錄被推進到葉芝麟推到173m時,突然覺得這個紀錄真的是好遙遠好無望。

由於太久沒有做長距離單蹼。直到四月在文祥的要求下慢慢從110m、125m做到了150m,並在Jojo的DYN課程上再多一個轉身來到155m。出水時狀態都非常良好,甚至輕鬆地令自己意外——過去的門檻,現在竟然輕易地抵達了。也就是,技巧也好、身體素質也好,都有了明顯的成長。

接著在賽前一週(5/5),順利在玉成公園的淺池完成173m,離紀錄只差1m。而且出水看起來非常穩定。這時候的自己,發現曾經以為很遙遠的事情,如今居然已經近在眼前。那種感動是非常不可思議、甚至非常巨大的。One day your PB will be your warm up,不要小看自己所累積的努力,關鍵其實真的就在紀律地堅持訓練。但也不只是訓練,也包含了好好照顧自己、鼓勵自己、並做好強壯與健康的心態建立。

不過今年的表現真的還可以再更好一些。不是指成績的推進,而是出水後的穩定性。和昱蓉討論,也許我推的太多了一些,要再更熟悉自己在低氧之前的反應與表現,才能把煞車踩得更準確一點。得到了兩張金牌,或許看來榮耀加身,但也唯有自己才知道其實驚險萬分。說真的,還有太多可以再更進步的空間了。

但是再讓我開心幾天吧,接著會繼續努力的。

成績

  • STA 5:17 第一名
  • DYN 185m 第一名 / National Record
  • DNF No show :-P

紅牌與白牌

2022/3 台灣盃深度賽(白牌)

這次一起練習的好潛伴包包不幸在三個項目都取得紅牌。感受到他低落的同時,也讓我重新反思我一直以來的心路歷程。

對我來說,比賽中紅牌的學習經驗比白牌更強烈和巨大。

去年PRC我很希望在強項靜態閉氣、動態單蹼上有所突破,有強烈的企圖心會為自己帶來努力練習的動力。但自由潛水除了身體素質,也非常需要強大心志能力。當心中有數字、有目標的時候,常常會因此忽略身體的訊號而犯規、失常。

新手一開始在參加比賽的時候,可能會過度激進導致推超過極限,或者偏向保守而遠不及真正實力。不論是哪種類型的選手,都有可能在「推超過極限最後失格而懊悔」或者「應該要再多做一點而懊悔」。經歷過兩種心態並逐漸找到中間點(或者所謂的甜蜜點)的我,感受到自己的心靈也在許多挫折和進步中逐漸變地強壯。

厲害的運動員和一般運動員的差異,就在於是否能夠堅持。天賦異稟或者擁有深厚運動與鍛鍊經驗的人,每年都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很快就能夠品嘗到美好的果實,勝利與成就是如此讓人上癮而渴望不斷嘗試。

但嘗試未必都能很順利,成長也不是永無止盡。經歷每次的挫折,不論是訓練時厭訓的感受,或是表現停滯或下降的感受,甚至也來自比賽時失利的經驗,經歷這些還能夠堅持下去的人能剩下多少呢?《2521》擊劍國手希度提到「實力不像爬坡會持續平緩向上,而是像爬樓梯一樣一階一階往上。一般人會在停滯的時候就放棄了,但只要拐過那個彎,就會有大幅的進步。人們不知道這一點,因為他們以為自己會永遠停留在這裡。」自由潛水更不是一個會有人去逼著你去比賽和進步的人,所以一切的動機來源就是自己。

究竟進行比賽、追求進步,想達到怎麼樣的目標,以及是為了什麼?這是我總是在問自己的問題。

我樂在每次訓練時嘗試一些調整來觀察改變,享受著自己的進步即便只有一些些;我渴望著突破,雖然厭惡撞牆,但也愛著最後還是可以克服挫折的自己。我透過競賽來驗收成果,最後將成長和茁壯轉化成有價值的經驗,並分享給想要了解這個領域的人。這就是我所追求的目標。

我很感謝去年競賽時獲得的STA、DYN兩張紅牌。這讓我知道首次探險超越極限後的結果,也讓我挖掘出適合的競賽方式。例如閉氣時該如何使用超呼吸(或者不用)、低氧訊號有哪些。於是我可以再更進步——重量訓練提升身體素質、Dive time受限那就提升自己的動作效率、多多拉伸來幫助Packing和身體柔軟度、恢復呼吸與水面流程要練習到變成第一個直覺反應。

這些小小的調整與進步,累積起來會變成很巨大的成果。所以沒有過去的經驗,就沒有今天的自己。

就算失誤也沒有關係,我立志要做到的事情是:「不要因為重複的問題而再次失誤」。經驗的累積幫助我們了解身體訊號,協助我們設定競賽的策略和目標。並將訓練的重點放在保證自己可以穩定做到一定程度,或者在不可控變因的情境(水溫、流浪況、身心理狀態等)下可以選擇保守競賽。

一切的一切就是,如何更了解自己、如何更能覺察到身體所有的細微變化、如何掌控理智與訓練自己的潛意識——最後是,如何在困難的面前越挫越勇,不要放棄。

所以時至今日,最感謝自己的就是——我沒有放棄。再怎麼累再怎麼想哭再怎麼討厭自己,還是認真面對跟完成比賽,然後在完成的Moment立刻抱抱自己覺得好棒哦怎麼這麼優秀啊、下次再繼續來嘗試看看!

不論表現如何,能夠投入時間訓練又參與一場競賽,跨出那一步的自己就已經足夠享有最熱烈美好的掌聲了。

不用管別人怎麼看,一切都是關於自己的一場探索與冒險。

這就是我喜愛的自由潛水。

--

--

宇芳 YuFang|旅人與自由潛水

山是父親,海是母親。走過異國,讓我更愛這座島嶼。 踏過玉山、雪山、嘉明湖,潛過綠島、蘭嶼、小琉球。希望能夠透過寫作與影像,紀錄我所熱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