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潛水】海・海・海
從綠島嘗試學習水肺以後,開始也嚮往學習自由潛水。有別於水肺的沈重裝備,自由潛水看起來非常簡單。面罩、呼吸管、蛙鞋,好了,隨時可以下海。然而實際上並不只是如此而已。
自由潛水跟水肺潛水有什麼不一樣?
水肺潛水是比較為人所知的潛水方式。安全性較高,裝備完善。有重要的BCD(浮力控制裝置)輔助控制浮力,也會背上氣瓶提供潛水時所需要的氧氣。潛入水中之後,依據個人耗氧量大約可以持續30~50分鐘。
另外,由於在水下壓力的關係,我們會吸入壓縮氣體(主要是氮氣),從海底上升時,壓力變小,在身體內的氣體體積變大,需要逐步排氮,避免造成最為人所知的「潛水伕病」。
自由潛水並無氣瓶和BCD的輔助,而是只靠著一口氣就下潛。最深者可以到130米,最長一口氣可以憋到10多分鐘。自由潛水其實算是一種極限運動。需要練習相當多技巧——耳壓平衡、潛水姿態、憋氣長短。自由潛水的自由,實際上需要透過不斷進行身體和意志力的鍛鍊才能達成。
自由潛水到底在泳池還是在海裡訓練比較好?
有人說,自由潛水最重視(也最多人卡關)的法蘭茲平壓,需要非常專心地感受與練習舌根、軟齶的控制和開關。因此無波無浪的泳池,比較能夠平心靜氣地鍛鍊技巧。
但是在綠島學習水肺時,一邊訓練技巧,一邊穿梭在迷人的海底世界的感覺是在太美好了。純粹鍛鍊技巧對我而言缺乏誘因 — — 畢竟我們學習潛水,就是為了離大海、離絢麗的海洋生態更近一步。
因此,我前往南台灣的島嶼小琉球,學習自由潛水。
入冬的台北相當寒冷,南台灣的小琉球依然舒爽宜人。太陽熱辣辣地曬,機車奔馳在風中,舒服的不得了。小琉球擁有美麗的珊瑚礁生態,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有許多綠蠵龜。這一次,我也非常幸運地能在訓練過程中看見無數海龜。有幸能與之共游、拍照,讓我充滿了學習的動力。原本不斷卡住的平壓,看見水下5、6米處的海龜,原本卡卡的耳咽管瞬間充飽氣,讓我能夠順利地下潛,近距離與海龜共舞。
一開始練習的深度離海面不遠,如果在一片沉寂之中靜靜地望著海,會看見陽光像是穿越樹叢,凝聚成一道道光束,灑落在海底。大部分都很專心在練習平壓,腦子裡只能想著如何控制舌根、軟齶,並努力讓耳膜蹦出一個氣體爆炸的聲音。有時候調息做得很好,能在海面下靜靜地待個1分鐘以上,可以輕輕地抓著潛導繩,身體隨著波流飄蕩,視野延伸出去是無窮無盡的藍、藍、藍。光線讓藍有多種顏色,靠近陽光的海面是透明的,靠近一點的像玻璃清透帶綠,更遠一點的是深冰帶苦澀的靛藍。
當沒入海中的時候,世界會變得非常非常寂靜。許多人嚮往這種平靜,是在喧鬧奔忙的都市裡沒有,在觥籌交錯裡沒有,在電視機裡關於政治、選舉、和各種令人心碎的消息裡沒有。我們遁逃到海裡享受平靜,更多的是,當外在平靜的時候,才能夠聽見內心的聲音。
在海裡面不能焦急。越是焦急,越是耗氧。自潛更像是一種修行。首先要在暴躁的浪裡平心靜氣,在橫隔膜抽動時克制呼吸渴望,最後在觸及深底時克服恐懼 — — 關於缺氧、深度、寂靜的恐懼。在忍耐的時候會覺得一切變得如此漫長,到海底的距離,到海面的距離。教練說我有終點線壓力。在靠近終點線的時候反而更覺遙不可及,或者過於忙亂而慌了手腳。
得告訴自己放鬆、放鬆、放鬆。即便被浪襲擊地無比暈眩,總是感覺反胃想吐,仍得不斷嘗試頭下腳上,逆著浮力前進。要大口吸氣、躬身、手划、腳踢、尋找方向、平衡耳壓、啵!然後繼續前進。放鬆自己、控制自己、前進、前進、前進。
海像一面鏡子,在多重困境窘迫底下逼迫自己直視內心。「不要恐慌,你要知道你非常安全。」遁入海裡就像嬰孩回歸羊水,嬰孩不用肺呼吸,在羊水裡面飄飄蕩蕩,你來自水裡,只是回到水裡去。
平壓並不容易,不是一次訓練就可達成的。但是這一次,正下最深到達14米,倒下則接近10米。每一天都比昨天更進步一些,深度更下,憋氣更長、與美麗的海更靠近,這些都是在訓練過程源源不盡的動力。
山和海
待在島嶼上的幾天,突然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喜歡海的人跟喜歡山的人不太一樣。山的人沉靜,自律,堅毅;但海的人很熱情,活潑,瘋狂。在島上不在水裡,就窩在民宿跟來來去去的人扯淡瞎聊,即便不認識彼此,但因為同聚在一起潛水,生命產生交集。每個人的潛水原因各異,但都深深愛上海、海底的世界、以及面對海時所需要的勇氣與自省。一個男孩子在身上刺了「Vulnerability(脆弱)」因為自由潛水是一場自我心靈的挑戰賽。我們面對海是如此的脆弱,溺斃、窒息或者因為浪的席捲就消失不見——正因為我們如此脆弱,才能在戰勝恐懼時顯得無比堅強。
雖然因為潛水刮的滿身是傷,但在岸上時又覺得好想跳下海去。山跟海的世界都很安靜,雖然安靜,但就像夜空裡的繁星,寂靜而浩瀚,生命無邊無際。
這趟自由潛水之旅,額外收穫了海獸之子的漫畫。奇幻與神話的色彩濃厚,彷彿深陷在海、生命、宇宙的世界——真的非常好看。
「海是母親,人是糧食,天空是遊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