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潛水】加拿大冷水域自由潛水之旅

Vancouver Island / photo by iStock

一般人或許只聽過溫哥華,但其實溫哥華是一座位在加拿大國土最西邊,加拿大的第三大城市。而溫哥華島(Vancouver Island)則是與溫哥華距離很近的一座太平洋島嶼,島上由大大小小的城市組成。有趣的是,雖然稱之為「島」,但其實它的大小跟台灣差不多,總人口卻只有80幾萬,且大部分都居住在島上最大城市Victoria中。

維多利亞(Victoria)是位居於溫哥華島上的一座城市。

Victoria位居在島嶼的東南方,而我們熟知的Vancouver則是在地圖的右中

和台灣地形、大小都差不多相同的島嶼,卻只有我們3%的人口數,可想而知溫哥華島其實是個自然景觀與生態都保育的相當不錯的地方。

這次會來到溫哥華島,其實是因為一個緣份。年末決定來加拿大時,我突然想起Ethan這位在IG上的網友(現實生活中見過他本人的應該非常少),於是隨口問他:「你住在哪裡呀?」結果發現,他就住在溫哥華島的Victoria附近,搭乘Ferry一個半小時即可到達,一陣興奮之下就敲定了要去拜訪他,甚至決定要在加拿大潛水。

然後才後知後覺地想到 — — 等等,冬天在加拿大潛水聽起來超級冷的啊!

Ethan甚至體貼地告訴我,冬季來潛水可能要做好需在冰天雪地中換裝的準備,聽到我真的是突然有點後悔。

然而最後,真的非常慶幸有來這一趟又冰又冷的加拿大潛水,也更深入認識了Ethan這位投緣又好笑的朋友!

交通

前往維多利亞,需要在溫哥華的碼頭Tsawwassen 搭乘渡輪 BC Ferry至溫哥華島的碼頭Swartz Bay,船駛時間約一個半小時。

Ferry可以事先網路上預約,預約完成後需提前60–30分鐘至碼頭Check-in,否則就等待候補(或者換票),也有人不買票直接前往港口排隊購票,這點跟小琉球有幾分類似。

渡輪非常巨大,有開車的朋友可以直接驅車上船(注意若是在低層甲板需要下車,若是在高層則可以待在車上)。下船後,即可直接開車或是搭乘72號公車前往維多利亞市區。

BC Ferry

住宿

這次蹭信用卡點數而換到一間很棒的飯店Fairmont Empress,也是島上最古老、最高級的飯店,從1908年營運到現在,就坐落在維多利亞市中心最繁華的路段(正對著Council和各式政府機關)。

飯店內裝潢還是相當古典華麗,唯一小缺點就是停車場偏小。除此以外都非常完美!如果有機會可以來住住看。

可能正逢假期,所以旅店都非常的貴,除了第一天我們都住在Ethan家附近的Airbnb,小巧精緻但應有盡有,十分推薦。

Fairmont Empress

Day 0. Oyster Night

12/27抵達Swartz Bay港口大約晚上7:00,還沒Check-in就直接來到Ethan的住處,因為Ethan説:「我們去抓生蠔!」就這樣跟Ethan聊不到三句話又急匆匆地上車,來到大約10分鐘外的一個海灘。抓好退潮時間,海線退居到好幾米外,低頭一看,還真的滿地都是生蠔、淡菜等海鮮。

拿起工具,按照Ethan教學的方式,一敲一打,卸除附著在礁石上的生蠔。因為實在太多,還能挑選比較好敲打的。較為小顆的,直接橇開了生吃。果然是生長在冷水浴的生蠔,油脂量感覺特別豐富,蠔肉鮮甜,一口吃下去,感覺從內到外都被滋潤了起來。

我們不多取,當作宵夜,一人帶了三顆回去,用烤箱烤熟了,直接吃也是好吃到上天堂。

再更晚些,Ethan先提供我們防寒衣試穿。冬天的加拿大海域水溫大約7–10度,在這邊他穿的是7mm的防寒衣,內部連身褲款式,上衣則是正常的長袖連帽款。這樣穿起來核心就有兩層7mm的厚度,抵禦冷水確實已經蠻足夠了。

接著再帶我們認識在加拿大可以打的魚種。我已經在Vancouver Aquarium先預習過,最常見可以吃的有Rock Fish、Lingcod、Greenling和Perch,但是冬天也是大部分魚群的繁殖期,所以真的可以獵捕食用的只有Greenling。非常容易搞錯的是Lingcod和Greenling,但前者有更大的嘴巴(頭看起來真的很大)。而Greenling的公母魚有不同花色,體型較小,身體也更細長。

Common Fish in Cold water
Left: Lingcod / Right: Greenling

然而學習了這麼多以後,我們明天的目的地還不是打魚,而是去抓帝王蟹!

這邊的帝王蟹品種為Puget Sound King Crab(又叫Box Crab)。根據研究,他們一般棲息在30–140米深的海域,冬季才會游到淺水域進行交配與換殼。這類帝王蟹與一般帝王蟹比起來腿更短小但肥厚(但我覺得更符合整體比例美感),達到性成熟的時間約七年,但沒有人知道他們究竟可以活多久。其實這種蟹在北海域也是相對罕見,但走近Ethan家就能看見好幾隻蟹殼遺骸(據他本人所述是他的「廚餘」)。

但蹭著冬季螃蟹浮上淺水進行交配的機會,讓我們去碰碰運氣能否遇見。

Day 1. King Crab Day

大約10點左右從維多利亞市區出發,開車也要大約一個小時才能到達。我們要去的點位在西南方的一個Park。抵達後整裝,扛著各式各樣的工具、穿著厚厚的防寒衣,還必須走至少20分鐘的山徑才會抵達下水點。雖然氣溫偏涼(10度),但是又緊又勒的防寒衣還是讓我們邊走邊爆汗。

但不得不說溫哥華島的景色真的很美。沿途吸著冰涼的空氣,能夠聞見滿滿森林裡的芬多精,空氣無比清新,而不遠處總能望見海水,同時之間能有海浪與風聲,令人心曠神怡。

抵達下水點再次整裝,試著穿上厚厚的襪子手套(7mm),然後就要跳下海測試一下浮力。

大家一定想說水這麼冷真的要跳嗎 — — 跳啊!爬山爬20分鐘的我真的恨不得立刻跳下去涼爽一下。於是深吸一口氣 — — 跳!

令人驚奇的是,身體還真的不會冷欸!

不過當臉一沒入水中,接觸到冰水的部分真的還是瞬間痛到麻木,幾乎無法想像接下來兩個小時都要把臉埋在水裡的事實。幾次嘗試以後,終於比較習慣,再來穿著其他裝備。後來發現最困難的其實是穿蛙鞋。因為手套太厚,很難把鞋套好好套上。在海上漂浮太久,Ethan看不下去才來幫我們穿蛙鞋,此刻真的覺得自己很像A2的學生。

「我真的有好好貫徹當廢物的使命。」我做如是想。

終於整裝好,東西也帶著下水以後,我們就沿路邊游邊看看風景。

先來談談海域生態。因為溫哥華位於大約北緯50度,屬於溫帶地區,因此這裡的主要生態是由海藻林所構成,海藻生存的適宜水溫約在6–14度。海藻林就好像熱帶地區的珊瑚礁一樣,主要由大型褐藻所構成,為各種生物提供生活環境。

褐藻林的構造很有趣,透過固著器(類似根)將整株海藻固着於海床上,但不具有吸收營養的功能。接著有長長的柄(類似莖),頂多為一個浮球組織,浮球組織連結藻體(類似植物葉片),藻體負責吸收營養以及行光合作用。藻體可以從簡單的絲狀到100公尺的巨型海帶。壽命一到六年,生長速度快,一年可生長超過三十公分。

在水下,海藻林真的就像是海底森林一樣,抬頭望去,海面被藻體覆蓋,透出絲絲的陽光。而穿梭在藻柄之間,就像遊蕩在森林裡頭。我們就在這片森林之中找尋有趣的生物。

PHOTOGRAPH BY BRIAN SKERRY,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然而要談談另一個問題:與海藻林競爭生存環境的是「海膽」。

Source from 達志影像

海膽的主食就是海藻。近年因海溫上昇導致紫海膽的數量成長。而最為奇妙的是,海膽吃光海藻後也不會立即餓死,但會停留在原地,為了繼續生存,他們會縮小自己的生殖腺(我們最愛吃的部分)並且變成空殼海膽。霸佔了海藻的生存空間,海膽卻也不會死去,慢慢地這片地方就會變成海膽荒漠(Urchin Barrens)。自然的平衡狀態需要依靠另一個可愛的生物 — — 海獺(Sea Otter)。

版權: Ingrid Taylar

海獺與海藻也是互利共生的關係。海獺媽媽會用海藻纏繞在自己/寶寶身上避免被海流沖走,而海獺的主食也是海膽,因此能夠控制海膽的數量,進而幫助海藻林生長。但是過去海獺曾因人類的毛皮貿易而被大量獵殺,直到1900年代初期才受到保護。因此許多地區的海獺族群都已消失。Ethan表示,海獺族群在南邊已經消失,北部才能見到幾隻。

在澳洲,當地政府確實也有鼓勵潛水客看到海膽可以抓幾顆,藉此來保育海藻林的生態。

沿途我們就四處看看海藻林風景(也看到無數海膽)。這裡的海域中也能見到很多大型水母,例如海月水母(Moon Jellyfish)和太平洋黃金水母(Sea Nettle)。前者沒有任何毒性,因此備受觀光客喜愛。但後者的毒性強烈,穿著手套的關係還算安全。

Left: Moon jellyfish Right: Sea Nettle

從下水點一直游到最後的目的地,已經玩了差不多快兩個小時,此刻身體也慢慢開始覺得寒冷。一邊拿著魚槍在水下巡邏,一邊看看生態。突然聽見Ethan大喊一聲,居然是找到了我們今天的目標 — — 帝王蟹!

潛入水中仔細一看,看起來真的好大一隻,鮮豔的橘紅色即便失光,還是可見牠的與眾不同。輪流拍了一些水下影片,在徒手抓起牠(非常害怕被蟹螯夾到手)。拿起來看腹甲判斷為公蟹,可以安心帶回家吃了。真的是萬萬沒有想到居然真的能找到帝王蟹,也是個長得不錯,可以吃掉的體型。

返回的過程中,Joe也幸運地打中了一隻Greenling,我們再繼續摘採一些海膽。這裡常見的有大顆的紅色海膽(Red Sea Urchin)與較小型的紫色海膽(Pruple Sea Urchin),兩者味道都很鮮甜,帶了大約7、8顆,加上一些扇貝、淡菜(Mussels),今天的晚餐食材就準備好啦!

現撈現捕的海鮮們

到家整理好裝備、洗好澡大約7點,我們一路邊聊邊處理食材到弄好晚餐,已經快要晚上10點。玩水玩了快4小時加上爬山、開車,我跟Joe都快沒電,但Ethan卻還能做好一堆事情,真的令我非常佩服。吃著肥肥的海膽蓋飯(上面有牡丹蝦、干貝等超高級料理)搭配帝王蟹,真的是好幸福好滿足啊。

Ethan問我,隔天還要下水嗎?我說別了吧,明天就好好乾燥吧。

Day3. Spot Prawn Shrimp

早上九點醒來就立刻接到Ethan的電話:「你家有廚房嗎?」「有啊。」「那我去你家做鬆餅。」一系列操作真的是令我目瞪口呆。不久後,他果然待著鍋鏟材料,在我家廚房調起麵粉,沒幾分鐘就做好了鬆餅。

結著還說:「今天浪很平欸還是我們去滑SUP?」被我嚴正拒絕,因為我想要乾乾的。深怕SUP滑一滑我就掉下去了,這樣太痛苦了。

結果今天的行程就變成早上十一點,要搭小船去抓Spot Prawn Shrimp(牡丹蝦)!

從Ethan家附近的港口搭著Ethan朋友的IRB,我們就出港,要到距離10分鐘左右的(大概就有70m深)去把蝦籠拉起來。補蝦的流程蠻簡單的,通常前一天就會把蝦籠放置在有蝦子的地點,籠子內會有誘餌(通常為貓飼料),接著放置一段時間,再到原地點把蝦籠拉起來,就會看到一堆蝦了。

蝦籠

然而最辛苦的部分還是把蝦籠從70m的深度拉上來。中大型船隻通常都有電動拉蝦籠的設施,但我們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了。因為阻力很大真的很難拉,我忍不住在想說,天啊攀繩70m原來是這麼痛苦的事情嗎?

拉起蝦籠以後,需要注意母蝦(爆蛋)必須放回海裡,這樣我們才有源源不絕的牡丹蝦可以吃~!殊不知我們在揀選母蝦丟回海裡的時候,中間被一隻海鷗截胡了!

抱歉了蝦蝦,我真的對不起你Q_Q

乾乾的回到家也已經2點多了,簡單弄了個午餐。也沒有特別想要再做什麼事,一路暢聊到晚上。今天也要養精蓄銳為明天的船潛作準備。

Day4. Boat Dive

這一天,我們10點要船潛,去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打魚!真的沒想到在加拿大可以潛水之外,居然也能船潛!只能說感謝Ethan的神通廣大。

這次的下水點大約在Victoria的東北方,雖然船開了40分鐘左右,潛點的實際深度大約才5–15米左右。畢竟周遭有許多島嶼,故深淺變化也比較大。沒有船,光靠自己到不了這裡,而船隻也不太願意停留在附近,因為海藻林茂密,擔心螺旋槳會被海藻卡住。船長將我們放在下水點後,就開去旁的地方釣魚。

此時發生了個小意外,Joe在戴手錶的時候不小心手錶掉下去。今天的能見度大概也只有2–3米,水又偏濁綠,我找了5–6次都沒有看到。結果Ethan過了10分鐘後下水,一潛就找到了!只能說獵人的定位能力和眼睛真的好強大啊。

這邊也有茂密的海藻林,但和第一天不同的是,魚的數量更多了。基本上我每一潛下去都能找到魚,但大部分都是Lingcod和Rochfish。能見度太差,因此需要更仔細辨識魚類,避免打錯。雖然有看到幾隻Greenling,但由於想要辨識清楚而太過靠近,結果把魚給嚇走或者放槍。技術太差,還得再練練。

但不得不說,加拿大漁獵人口少,加上這區的魚都沒見過人,因此對人的戒心比較低,有時候我甚至可以用手指去戳魚(因為不能打,所以靠很近在看),他們才會慢慢游走。真的是非常新手友善的練習場地。

今天的我可能因為勞累或者前面找手錶太費力,後面大約一個小時就開始瑟瑟發抖,於是選擇掛在海藻林上面浮著看風景(其實內心是我好想上岸)。我們三個人還是靠著Ethan打了兩條Greenling,等船長回來接我們時又摘採了一些海膽。

整天這樣下來,等待船長收穫蝦籠,我們也差不多4點才回到港口。此時還有一隻親人的海豹跟著我們入港。看來長期是有人類餵食才導致這些野生動物敢這麼靠近。雖然覺得很可愛,但還是盡量不要餵食牠們哦!

上岸後又濕又冷的我們,慶幸Ethan臨出門前靈機一動帶了一箱熱水,於是我們就在8–9度的低溫環境中沖熱水換裝。在冷風中沖熱水真的是一個又爽又爆冷的感覺。

帶著漁獲回家!晚餐一樣也是各種海鮮大餐,懷抱感恩的心吃光光!

Day 5. The Last

這一天結束,我們的維多利亞海鮮之旅好像也差不多告一段落。12/30當夜我們就借住在伊森家,跨年夜的前夕,回頭來看今年發生各式各樣的事,覺得能夠在這裡和新朋友度過一年的最後一天,是一件很感恩、很幸福的事。

這幾天被伊森帶去上山下海,吃遍加拿大海鮮,大幅突破了我的潛水舒適圈(水溫九度!)也看到與熱帶地區截然不同的海景。冷水域的潛水真的富有挑戰性,是一生必來一次的獨特體驗。

每天玩到沒電,直接躺在瑜伽墊上睡死

參與漁獵以後,會聽到一些人反對:海洋生物這麼可愛,為什麼要屠殺牠們。但其實,身為一個漁獵人,我們所採集的海生數量,是遠遠不及商業撈捕所造成的傷害。而且我們只取自己所需要的,能夠慎選公母與大小。大家都以為我們一趟可以採集很大量的食物——其實並不然,勞動三至四個小時的收穫,其實也僅供我們2–3餐的份量罷了。我們付出勞動(正如坐在辦公室工作的人類),並且以勞務換取所需。這難道不是一種自給自足?

又因為我們自己採集了食物,更想要把自然賜予我們的食物完整發揮,因此一分都不會浪費。比起浪費、隨意濫捕,我認為漁獵更是一種尊重、感謝自然的行為。

總而言之,越是深入漁獵這個領域,認識越多漁獵人,我越覺得這個領域非常深奧、有意思。我並不享受獵殺,但我享受當自己深入海,彷彿真正成為其中一部分的感受。

再次感謝大海,她不只豐富了我們的身心靈,還連結起了跨越陸地的所有人。

也再次感謝Ethan的招待,這幾天過得太過充實、快樂,每天都被操到沒電,也都忘記了自己其實在一個非常寒冷的地方啊。Ethan其實給我許多的啟發,包括質問自己是否願意為了下水而搬去海邊?能否在隻身一人的情況下拓展一個跟海有關的社群?這對我來說都還有點難想像,但看見Ethan做到了,更覺得自己似乎也能嘗試看看。

真的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像他們這樣,獨立自主的漁獵人!

認識更多Ethan: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2wild.underwater/

--

--

宇芳 YuFang|旅人與自由潛水

山是父親,海是母親。走過異國,讓我更愛這座島嶼。 踏過玉山、雪山、嘉明湖,潛過綠島、蘭嶼、小琉球。希望能夠透過寫作與影像,紀錄我所熱愛的生活。